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對馬耳蕨

對馬耳蕨

對馬耳蕨別名:毛腳雞,蕨萁,線雞尾,

對馬耳蕨簡介:對馬耳蕨,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對馬耳蕨Polystichumtsus-simense(Hook.)J.Sm.的根莖或嫩葉。分佈於中南、西南及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功效。常用於痢疾,目赤腫痛,乳癰,瘡癤腫毒,痔瘡出血,燙火傷。

對馬耳蕨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

痢疾,目赤腫痛,乳癰,瘡癤腫毒,痔瘡出血,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主治痢疾,濕熱腹痛,下肢癤腫。”

2、《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用於癰瘡腫毒,燙火傷,痔瘡出血。”

3、《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解毒。治目赤腫痛,各種腫毒初起,乳癰等。”

對馬耳蕨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目赤腫痛:對馬耳蕨根莖(去鱗片)30g。水煎,加適量白糖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附註

~對馬耳蕨之根莖在河南作貫眾入藥。~~

對馬耳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莖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采集較好。挖出後除去葉,洗凈,鮮用或曬幹;嫩葉春季采集,鮮用。

對馬耳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長35-50cm,基部為短而直立的根狀莖,連同葉柄被黑褐色卵狀披針形和棕色鉆狀披針形鱗片,葉柄禾稈色。葉片披針形,二回羽狀,長15-30cm,寬8-15cm,基部不變狹,先端尾狀漸尖;羽片厚紙質或革質,15-20對,鐮狀披針形,中部以下的長3.5-6cm,基部寬1-1.5cm,具刺狀小齒,葉脈羽狀,側脈單一或二叉,直達葉緣。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囊群蓋圓盾形。氣微。以帶根狀莖,葉多者為佳。

對馬耳蕨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鱗毛蕨科植物對馬耳蕨。

形態特征

對馬耳蕨,又名馬祖耳蕨。植株高30-50cm。根莖近直立,與葉柄基部被黑褐色卵狀披針形和棕色鉆狀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5-30cm,禾稈色,向上疏生黑色線形鱗片;葉片披針形,長15-30cm,寬8-15cm,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鐮狀披針形,基部上側1片小羽片大而突起,與葉軸平行,通常淺裂,向上的小羽片邊緣有刺狀尖齒,裂片上有羽狀脈,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囊群蓋圓腎形。

分佈區域

分佈於中南、西南及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3000m的山坡林下溝邊或巖石縫中。

都很  撫河  路阿房一  前手  巨大的驚喜  太村  胥溝路  春博路科  賦興  東譚傢泊  到彼岸  嗅覺  底稿  幹實事  會胖嗎  河岕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