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水麻
来源:74U閱讀網
大青根別名:淡婆婆,山漆,地骨皮,假青根,臭根,野地骨,土地骨皮,路邊青,羊咪青,大葉地骨皮,臭婆根,土骨皮,
大青根簡介:大青根,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oncyrtophyllumTurcz.的根。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流感,感冒高熱,乙腦,流腦,腮腺炎,血熱發斑,麻疹肺炎,黃疸型肝炎,熱瀉熱痢,風濕熱痹,頭痛,咽喉腫痛,風火牙痛,睪丸炎。
大青根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解毒。主治
流感,感冒高熱,乙腦,流腦,腮腺炎,血熱發斑,麻疹肺炎,黃疸型肝炎,熱瀉熱痢,風濕熱痹,頭痛,咽喉腫痛,風火牙痛,睪丸炎。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爛敷。
註意事項
1、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慎用。
2、入湯劑應適當久煎。
化學成分
主含大青苷、蜂花醇及黃酮類等成分。
藥理作用
抗內毒素作用:大青根具有明顯的抗內毒素作用,在加入其水溶液後鱟試劑與內毒素之間的凝集反應被抑制,其毛狀根也具有與正常根相類似的抗內毒素作用。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偏頭風。”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腸炎,菌痢、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感冒發熱,齒齦出血。”
3、《廣西本草選編》:“清熱解毒,涼血。主治菌痢,黃疸,扁桃體炎,腮腺炎,急性喉炎,牙周炎,預防流腦,偏頭痛。”
4、《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治咽喉炎,感冒,偏頭痛,風濕關節痛,肋間神經痛,肝炎,睪丸炎,痔瘡出血,風火牙痛。”
大青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感冒:大青鮮根30g連翹板藍根各9g,甘草3g。水煎,分2次服。(《福建藥物志))
2、治乙腦、流腦、感胃發熱,腮腺炎:大青根60g。水煎服每日2劑。(《江西草藥》
3、治高熱頭痛等癥:大青根15-30g,生石膏45-60g。水煎服。(《中醫藥研究匯編》)
4、治麻疹以後之煩亂,咳嗽痰多:大青根30g,淡竹葉(有小塊根者)15g,桑葉6g,梔子15g。煎汁代茶。(《中醫藥研究資料匯編》)
5、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大青根、美麗胡枝子各15g。酒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6、治熱痢:大青根15-2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7、治風濕性關節痛:大青根30-60g,豬腳1隻。酌加酒、水各半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8、治偏正頭痛,高血壓頭痛:大青根、臭牡丹根各30g,雞蛋2個。水煎,吃蛋和湯。(《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9、治胃火齒痛:大青根30-60g。水煎去渣取湯,以湯同雞蛋2個煎服。(《江西民間草藥配方))
10、治睪丸炎:大青鮮根30g,馬鞭草、土牛膝、大薊根各15g。酒、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11、治肋間神經痛:大青、算盤子各鮮根30-6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大青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幹。
大青根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不規則圓柱狀,多分叉,質堅硬,外表淡棕色至暗棕色,入藥多切成圓形斜薄片,切面不整齊,類白色,木部特別發達,約占直徑的9/10。細根中心無髓,較粗的根中心有小髓,有的中空,髓部略呈偏心性。氣微,味淡。多斜切為厚片入藥。
以根條粗壯、質硬、切面類白色者為佳。
大青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鞭草科大青屬大青。形態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高1-10m。幼枝黃褐色,被短柔毛,髓堅實,白色。單葉對生;葉柄長1.5-8cm;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6-20cm,寬3-9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兩面無毛或沿葉脈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點;側脈6-10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長10-16cm,寬20-25cm,具線形苞片,長3-7mm;花萼杯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粉紅色,外面被黃褐色短絨毛和不明顯的腺點;花冠白色,花冠管細長,長約1c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約5mm;雄蕊4,與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果實球形或倒卵形,直徑5-10mm,綠色,成熟時藍紫色,宿萼紅色。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及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0m以下的平原、路旁、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