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性酸中毒
来源:74U閱讀網
急性間質性腎炎
急性間質性腎炎百科
感染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acuteinfectious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感染性ATIN),是腎間質直接感染引起的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急性間質性腎炎(acuteinterstitialnephritis)是一個由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數天內突然發生的、以腎間質水腫和炎癥細胞浸潤為主要病理改變,以急性腎小管間質損害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病理綜合征.
急性間質性腎炎
急性間質性腎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感染性ATIN主要見於急性腎盂腎炎,也可由血源性感染引起,最常見的病因是細菌,真菌,病毒和原蟲感染,近來由於吸毒造成的HIV感染和在男性生殖器官的藥物濫用而引起的感染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也逐漸增多,感染性ATIN的病因主要有:
1.細菌 大腸埃希桿菌,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分枝桿菌,葡萄球菌,克雷白桿菌,產氣桿菌,產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糞鏈球菌.
2.螺旋體 鉤端螺旋體.
3.真菌 組織胞質菌.
4.立克次體.
5.病毒 巨細胞病毒,漢灘病毒,腺病毒,腸道病毒.
(二)發病機制
全身性感染所致的急性間質性腎炎,其發病機制可能不是細菌直接侵犯腎間質引起,而是細菌或其毒素對腎間質的免疫損傷,另一種可能是感染因子直接侵入腎間質引起,間質水腫和中性粒細胞炎性浸潤,主要出現在腎髓質,而皮質炎癥是反應性小管間質性腎炎的特點,急性腎盂腎炎引起的感染性ATIN,其間質損害呈局灶性,炎癥病灶呈放射狀分佈,這與全身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反應性小管間質性腎炎的病理變化明顯不同,在後者,浸潤圍繞血管呈環帶狀,主要集中在皮質和皮髓交界區,急性腎盂腎炎是細菌直接侵犯腎間質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又稱急性化膿性間質性腎炎,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埃希桿菌,其次為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誘發感染的因素有尿路梗阻或其他尿路異常,妊娠,高齡,免疫力低下,尿道功能紊亂等.
急性間質性腎炎
急性間質性腎炎癥狀
臨床主要為寒戰,高熱,血白細胞增高,核左移等全身感染性癥狀,以及腎小管性蛋白尿,鏡下血尿,白細胞尿,管型尿,尿比重和尿滲透壓明顯下降等腎損害的表現,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腎衰竭綜合征,與急性感染後腎小球腎炎的腎損害出現於致病微生物感染後2~3周的情形不同,感染性ATIN發病時間較早,一般在感染的最初幾天,偶爾在感染10~12天後出現癥狀.
感染性ATIN以急性腎盂腎炎引起的臨床表現最具有特征性,患者可突起發熱,畏寒,腎區疼痛和壓痛,尿痛,可見白細胞尿,膿尿和菌尿,尿中見管型,尿培養常陽性.
急性細菌性腎盂腎炎一般不引起腎功能下降,除非伴發或並發於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當急性腎盂腎炎引起ATIN時,常見臨床表現為輕微的小管功能損害,可有尿濃縮和酸化功能受損,一般為可逆性,在感染控制後病情可以恢復,腎功能急性減退可見於出血熱腎綜合征,鉤端螺旋體病,佈魯士菌病和念珠菌病引起的感染性ATIN,在落後地區,急性細菌性腎盂腎炎引起的ATIN可因治療不及時發生腎實質廣泛性出血壞死,導致腎功能衰竭,但較少見.
感染性ATIN的蛋白尿多為~,24h尿蛋白一般少於2g,腎病范圍的蛋白尿不常見.
急性間質性腎炎
急性間質性腎炎檢查
診斷方法與尿路感染者相同,關鍵是上,下尿路感染的鑒別.
1.尿液檢查在急性腎盂腎炎者尿抗體包裹試驗陽性,可見白細胞尿和(或)膿尿,尿細菌培養陽性;其他感染性ATIN尿中可見白細胞,紅細胞管型,以及腎小管性蛋白尿,鏡下血尿,尿比重和尿滲透壓明顯下降,尿培養通常陰性,尿NAG酶升高,尿β2-m升高.
2.血液檢查血白細胞增高,核左移等全身感染性癥狀,Tamm-Horsfall抗體陽性,IgG升高,發生急性腎功能減退時可有氮質血癥和血肌酐水平升高,最常見的血清電解質紊亂是高鉀血癥,高氯血癥和低碳酸氫根血癥,高鉀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常在GFR嚴重降低(小於20ml/min)以前出現,當濃縮能力下降時可出現高鈉,如果近端小管功能不全加重,可出現血鉀正常的代謝性酸中毒,低磷血癥和低尿酸血癥.
3.腎活檢對急性間質性腎炎的診斷及治療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病理上腎間質可見局灶性或彌漫性炎癥,單核細胞,漿細胞或多形核細胞浸潤,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在腎間質有時可見免疫物質沉積.
4.特殊檢查B超,KUB,IVP檢查腎臟無形態學變化.
急性間質性腎炎預防
預防:主要是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感染和系統性疾病積極對癥治療,預防引起間質腎炎的發生.對本病更應密切註意液體和電解質失衡.適當加強營養支持療法,防止急性腎功能衰竭等致命並發癥發生,采取多種措施避免加重感染和促使胃腸道出血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