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腫瘤
来源:74U閱讀網
胃下垂
胃下垂百科
胃下垂是由於膈肌懸力不足,支撐內臟器官韌帶松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松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嵴聯線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的改變.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時的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其位置相對固定,對於維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胃下垂
胃下垂病因
綜合古今醫傢的意見,胃下垂的病因分先天與後天兩類.先天因素為稟賦薄弱,體質虧虛;後天則可歸納為飲食失調,久病或產育過多,七情違和等.其病位在脾胃,主要病機可概括為虛、瘀二字,而以虛為主.
氣(陽)虛 (20%):
或因稟賦素虧,思慮傷脾,致脾虛氣陷,健運失司,肌肉不堅,胃腑失固而下垂,或因素體陰虛,嗜茶多飲傷陌,過食寒涼傷脾,致中焦升降失司,水津停滯,化為痰飲,氣血無生,經筋失養而下垂.
血瘀 (25%):
多因氣虛日久,運血無力,或久病入絡,血脈不通,而變生瘀血.血瘀是近年來引起人們重視的病機之一,有人曾系統調查過67例胃下垂患者,發現其中有血瘀舌象者占44.8%,有血瘀脈象者占35.8%.另外,光纖胃鏡也發現有胃粘膜充血或粘膜蒼白、靜脈顯露的瘀血現象.臨床上也證實,用常規升提之法未見效者,加用活血化瘀之法可明顯提高療效.
陰虛 (25%):
多因素體陽虛,或久病多產育傷及陰血,五志氣火內燔,致胃陰不足,胃之筋脈失於濡潤,緩縱不收,造成胃下垂.
(二)發病機制
由於病因及原發性疾病和體質的不同,其肌力低下的程度,韌帶松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異,其下垂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如無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臟器下垂,其懸吊,固定臟器的組織韌帶全部為低張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臥少動者,往往是腹肌張力下降,膈肌懸吊力不足和胃肝韌帶松弛為主,常不合並全身臟器下垂.
胃下垂
胃下垂癥狀
輕度胃下垂多無癥狀,中度以上者常出現胃腸動力差,消化不良的癥狀.
1.腹脹及上腹不適: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多為持續性隱痛,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惡心,嘔吐:常於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1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瞭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惡心,嘔吐.
4.便秘:便秘多為頑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
5.神經精神癥狀:由於胃下垂的多種癥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憂鬱等神經精神癥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6.體檢:可見瘦長體型,上腹部壓痛點因立臥位變動而不固定,有時用沖擊觸診法,或患者急速變換體位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上腹部易捫到主動脈搏動,常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的體征.
胃下垂
胃下垂檢查
1.X線檢查:胃腸鋇餐造影可見:
(1)胃體明顯向下,向左移位,重者幾乎完全位於脊柱中線的左側.
(2)胃小彎弧線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
(3)無張力型胃其胃體呈垂直方向,體部較底部寬大,胃竇部低於幽門水平以下,蠕動無力,緊張力減退,鋇餐滯留,6h後仍有1/4~1/3殘留胃內.
(4)十二指腸壺腹部受牽引,拉長,其上角尖銳,十二指腸第二部常位於幽門管後面,即向左偏移.
(5)十二指腸第3段可因腸系膜動脈壓迫而呈十二指腸壅滯.
2.飲水超聲波檢查:飲水後測知胃下緣移入盆腔內.
胃下垂預防
1.少食多餐
由於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於胃內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合適.
2.細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3.食物細軟
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主食應以軟飯為佳,如面條要煮透煮軟;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應註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
4.營養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產生機體營養失衡,故較正常人更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註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
5.減少刺激
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薑、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癥狀加重,影響病情改善,故而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少量飲些果酒和淡茶有利於減緩胃下垂的發生與發展.
6.防止便秘
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中含有較多維生素和纖維素,尤其是後者可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變得松軟潤滑,防止便秘發生.如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緩解和消除便秘.
7.動靜相宜
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防止胃下垂繼續發展,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胃蠕動,改善癥狀.
總之,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對體瘦者,應增加營養.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預防該病,還必須保持樂觀情緒.也可采用簡便易學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應積極徹底治療,以減少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