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姆病
来源:74U閱讀網
舌白斑
舌白斑百科
白斑(leukoplakia)是舌粘膜上的白色斑塊,按其惡變傾向分為良性的白色角化癥和惡變前期病變的白斑.發生的原因是:白色角化癥多由外來因素引起,外來因素主要為局部機構性、化學性、物理性以及炎性改變等刺激.惡變前期白斑多由內在個體素質所致,內在個體素質每個人各異,在同樣條件下有人易患癌癥,這種內在素質與遺傳、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及營養如維生素A、E缺乏有關.
舌白斑
舌白斑病因
局部刺激因素(45%)
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的發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吸煙是常見的原因,有吸煙習慣者占80%~90%,且發病部位多與煙的刺激部位一致.其他如咀嚼檳榔、酒、醋、辣、燙、不良修復體、殘冠、殘根等刺激也能引起白斑.
外來因素(20%)
白色角化癥多由外來因素引起,主要為局部機械性、化學性、物理性以及炎性改變等刺激.惡變前期白斑多由內在個體素質所致,內在個體素質每個人各異,在同樣條件下有人易患癌癥.
全身因素(30%)
在全身因素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梅毒以及射線、口幹癥等均同白斑具有密切關系.
舌白斑
舌白斑癥狀
舌白斑的典型癥狀
炎性細胞浸潤舌淡體胖舌根部膿腫
白斑的組織病理形態變化:
1.上皮單純性增生是表面上皮過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層明顯,棘層細胞增生,上皮釘突大,結締組織中有不同數量的炎性細胞浸潤,無惡變傾向,刺激因素除去後,白斑逐漸變薄消失,均質型白斑屬於此種病理改變.
2.上皮異常增生是上皮高度增殖,出現上皮細胞異常角化及細胞非典型增生甚至惡變,如基底細胞極向改變,上皮分層不規則,排列紊亂,核分裂增加,核染色質增多,核濃染,核仁大等,異常增生上皮限於皮內基底膜完整者,可視為原位癌,基底膜受累已被突破者,成為早期浸潤癌,疣狀,顆粒及糜爛型均有惡變傾向,應特別註意隨診觀察.
臨床表現
舌白斑多發生於舌背,舌腹或舌緣,白斑界限清楚,稍高於粘膜表面,顏色為乳白,灰白或微黃的白色,病損表面可粗糙不平或有顆粒增生,或呈疣狀突起,或糜爛,也可在白斑中散佈著一些發紅區域.
根據臨床表現不同白斑可分為四種類型:
1.均質型(homogeneousleukoplakia)病變為白色斑塊,微高出粘膜面,表面略粗糙,呈皺紙狀,無自覺癥狀,或有發澀感.
2.疣狀增生型(verrucousproliferation)白色斑塊,厚而高起,表面呈疣狀突起,質較硬有粗糙感.
3.顆粒型(granulartype)為在發紅的粘膜面上有細小的高出粘膜的白色顆粒狀角化性變,似絨毛.
4.糜爛型(erosivetype)白色斑塊上有糜爛,可有潰瘍形成,有明顯疼痛.
舌白斑
舌白斑檢查
舌白斑需做的檢查項目
扁平苔蘚的白斑多為孤立性損害,而扁平苔蘚可在多數黏膜發生損害.扁平苔蘚表現出多種形狀的損害,此外,扁平苔蘚患者常伴有皮膚病損.白斑僅局限於口腔,偶見於其他部位黏膜,不伴有皮膚損害.
結合臨床做口腔常規視診,必要時做組織活檢以明確診斷.
舌白斑預防
預防
預防:
戒煙忌酒
常吃燙、辣食物對口腔有危害,口腔白斑就是其中一種.據有關資料統計,口腔白斑的發生與煙、酒、慢性摩擦及喜吃燙、辣食物等嗜好及飲食習慣有關.白斑是一種口腔癌前病變,一般好發於40歲以上者.據統計,約3%~5%口腔白斑患者易發生癌變.白斑轉化為癌,一般常發生於出現白斑後2~4年,但惡性轉化率似乎與患者的年齡無關,主要與局部是否繼續受到物理化學刺激有關.
因此,有煙酒嗜好或者有喜燙、辣飲食習慣者應該註意以下幾點:
1、中年以後,每隔6個月去醫院檢查口腔.平時要勤觀察自己的口腔黏膜,有無白色的無法祛除的粗糙斑塊.
2、經常註意口內有無破損牙及過銳的義齒,因銳利的邊緣可刺激舌緣,誘發白斑.
3、要經常註意白斑的變化,如白斑周圍出現紅斑、斑塊變硬,甚至有出血、潰瘍等現象,即是潛在惡變的早期征兆.
維生素A
4、一旦發現早期小塊白斑,可用0.1%~0.3%維a酸軟膏局部塗佈或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