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低壓綜合征
来源:74U閱讀網
雅司病
雅司病百科
雅司病(yaws)又稱熱帶莓瘡(frambesiatropica),是一種由蒼白密螺旋體極細亞種所致的接觸性皮膚傳染病,主要侵害皮膚、骨頭和軟骨;主要流行於一些熱帶的農村地區,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我國的江蘇、廣東、福建、廣西、臺灣等地區曾有散發或地區性流行,但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已經消滅瞭本病.目前本病在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及大洋洲赤道線上仍有流行.
雅司病
雅司病病因
病原體感染(35%):
雅司病的病原體是蒼白密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極細亞種(T. subspecies),又稱雅司螺旋體,與梅毒螺旋體和品他螺旋體同屬密螺旋體屬,從形態,運動,不易著色和不能在體外培養等生物特性來看,這三種螺旋體是基本相同,血清學反應相互之間也難以區別.
發病機制雅司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皮膚損害,雅司螺旋體從破損的皮膚入血,類似梅毒而較緩慢,引起骨骼,淋巴結及遠處的皮膚受累,早期損害為皮膚表皮增厚,真皮有細胞浸潤,增生,水腫,形成微膿腫,棘層內有大量雅司螺旋體存在,乳頭增生,乳頭間質增厚,上皮角化過度,表皮潰爛,上覆幹燥的滲出液,彌漫性骨膜炎和長骨皮質疏松見於早期雅司病,晚期損害可見動脈內膜炎,潰瘍性肉芽腫性結節,皮膚和骨的樹膠腫,骨骼病變可引起廣泛畸形.
閱讀《雅司病預防雅司病飲食雅司病治療》
雅司病
雅司病癥狀
本病主要侵犯兒童,以學齡兒童患者多見,其臨床特性是皮膚損害表面似楊梅,皮疹無浸潤而柔軟,臨床經過類似梅毒而較緩和,晚期可致皮膚及骨骼的破壞而毀容,另外本病可發生梅毒血清假陽性反應,與潛伏期梅毒不能區別.
本病的潛伏期約為3~4周,臨床經過分三期.
第一期:雅司期,感染後經過3~4周的潛伏期,在螺旋體進入部位出現母雅司,潛伏期內可有輕度全身癥狀,如發熱,頭痛,疲倦等,但常不引起患者的註意,母雅司常為一個,多位於暴露部位,特別是四肢兩側,面部,初起為丘疹,很快發展為結節,表面潮濕,被有深褐色痂,除痂後表面為淡紅的肉芽,凹凸不平呈楊梅狀,柔軟無浸潤,在母雅司膿液接觸的周圍,可出現衛星狀損害,形態與母雅司相同但較小,母雅司可擴大或與周圍衛星狀損害融合成環形或圓形的潰瘍,被有厚痂,經數月後可自然痊愈,留下輕度凹下萎縮性瘢痕或色素減退斑,患有母雅司乳兒尚可傳染給母親的乳房和軀幹,肛周和外生殖器亦可累及但較少,母雅司附近的淋巴結可腫大,不粘連,不潰破.
少數患者無母雅司而直接進入第二期.
第二期:子雅司期,在母雅司發生後的1~3個月,出現廣泛的雅司疹,相當於二期的梅毒疹,此時有的母雅司尚未愈合,常伴有先驅癥狀的畏寒,發熱,食欲缺乏,全身酸痛等,子雅司的形態與母雅司相似,小的結節如豆大,高出皮面,圓形或不規則形,表面粗糙被以幹燥的灰色薄痂,稀疏對稱地分佈於軀幹四肢,大的結節如楊梅,常為圓形,橢圓形或略帶不規則形,被以褐色或黃色厚痂,除痂後露出紅色楊梅狀的濕潤面,有少許滲出或出血,主要分佈於頭皮和四肢外側,有成群傾向,分佈不對稱,成群的結節有時排列呈環形,似體癬,肛周的結節較濕潤似扁平濕疣,掌蹠損害一般不形成潰瘍而形成角化的斑塊,雅司疹像梅毒一樣可以有二期復發疹,雅司疹消退後一個時期又出現新的結節,但不是同時發生,而是陸續發生,舊疹未愈新疹又出,新舊損害同時存在,病期拖得太久,一般由6個月至3年.
第三期:結節潰瘍雅司期,雅司病多半終於二期,有些患者進入第三期,主要為較大的結節,數個或十多個成串或成環形,有的融合成斑塊,類似梅毒的樹膠樣腫,結節潰破成潰瘍,邊緣峻峭或緣下穿鑿,結節潰瘍大部分分佈在四肢的屈側,潰瘍面滲液或被以厚痂,潰瘍愈合後留下較大的萎縮性或光亮肥厚性瘢痕,結節潰瘍可發生於鼻骨和硬腭,破壞咽部,留下畸形,稱毀形性鼻咽炎.
三期雅司尚可侵犯骨及骨膜,發生鼻骨炎,使鼻梁肥厚突出如腫物,侵犯掌骨及近側端指骨,發生多發性指(趾)骨炎,手指關節炎,脛骨骨膜炎(佩刀脛),常出現近關節結節,結節較大,多發性,多見於肘部及骶部.
雅司病
雅司病檢查
1.螺旋體檢查:從皮疹滲出液找病原體,除去皮痂鈍刀輕刮,以玻片接取血清,薄片作硝酸銀染色或用黑地映光法,顯微鏡下可見到許多螺旋體,雅司螺旋體形態與梅毒螺旋體相仿,但無特殊運動.
2.血清學檢查:發病1~2月後血清反應(華氏,康氏反應及螺旋制動實驗)均為陽性.
3.與梅毒組織病理極為相似,用鍍銀染色法可在第一,二期損害的表皮棘層見有大量雅司螺旋體,雅司與梅毒在組織病理方面主要不同之點在於雅司損害的真皮內血管變化較梅毒輕微,或無血管改變.
4.根據臨床需要選擇X線胸片,X線骨片,心電圖和B超等檢查.
雅司病預防
由於本病為接觸性傳染病,應避免與雅司病患者接觸,同時要防止皮膚外傷及昆蟲叮咬.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長期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