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癌
来源:74U閱讀網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百科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是指房室傳導比例超過2∶1的房室傳導阻滯,表現為3∶1、4∶1、5∶1等.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往往是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先兆,其嚴重性和臨床意義與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相似.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病因
(一)發病原因:許多因素都能影響房室傳導系統,最常見的是傳導系統的纖維化和硬化及缺血性心臟病.
(二)發病機制: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阻滯部位根據體表心電圖及臨床特點可以初步定位,精確定位需依賴希氏束電圖.
1.阻滯部位在房室結的特徵
一心電圖表現為P波可下傳心室的QRS波窄而正常.
二出現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前,已有二度Ⅰ型文氏現象.
③常見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β受體阻滯藥、洋地黃中毒、鈣拮抗藥所致的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者.
四靜脈註射阿托品後可將高度傳導阻滯轉為1∶1傳導.
2.阻滯部位在希-浦系統的特徵
一心電圖表現為可下傳的QRS波呈束支傳導阻滯或分支傳導阻滯圖形.
二無洋地黃中毒、β受體阻滯藥及鈣拮抗藥等用藥史.
③靜脈註射阿托品使竇性心率加快後,房室傳導阻滯加重或不變.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癥狀
大多數患者在休息時可無癥狀,或有心悸感.在體力活動時可有心悸、頭暈、乏力、胸悶、氣短.如心室率過於緩慢,尤其是心臟同時有明顯的缺血或其他病變,或並發於廣泛急性心肌梗死或嚴重急性心肌炎者,則癥狀可較重,可出現心力衰竭或休克,或因大腦供血不足而發生反應遲鈍或神志模糊,進而發展為暈厥(發生率可達60%)、阿-斯癥候群.由於舒張期心室充盈量與每搏量的增大,可出現脈壓差增寬及輕至中度的心臟擴大.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檢查
心電圖:
1.房室傳導比例的特點
(1)可以有各種房室傳導比例,一般均>2∶1.偶數比例(如4∶1,6∶1,8∶1)比奇數比例(如3∶1,5∶1)多見.
(2)在出現心律失常時:診斷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房室比例應為:A.竇性心律時,房室傳導比例應大於2∶1;B.房性心動過速時,房室傳導比例應在4∶1以上;C.心房撲動時,房室傳導比例應在5∶1以上.
(3)房室比例可固定或不固定:固定在6∶1以上者少見.
(4)房室傳導比例易變:在2∶1房室傳導或3∶2文氏型房室傳導阻滯,如出現隱匿性傳導,則可以3∶1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形式出現.它與因阻滯性的傳導中斷所致的真正的3∶1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在體表心電圖上是無法鑒別的.
2.下傳的P-R間期可以正常,也可延長,但大多是固定的,也可不固定,此見於P波出現在相對不應期的不同階段(R-P間期長短不一)而使傳導延緩的程度有所不同,可使P-R間期不固定;伴有隱匿性傳導或超常傳導亦可不固定.此外,還可出現跨越性P波傳導,甚至也可見到相鄰的幾個下傳的P-R間期逐漸延長,類似文氏現象.
3.可不伴有或伴有逸搏、逸搏心律
(1)不伴有逸搏時,P波的數目恰為QRS波群數目的倍數,通常為3倍或4倍.
(2)伴有逸搏、逸搏心律時,逸搏多為房室交接性的.室性逸搏少見.如為連續性的逸搏心律時,P波與逸搏無關,形成不完全性房室脫節,可出現心室奪獲或室性融合波.
4.R-R間期幾乎總是不規則的因為除瞭個別下傳搏動外,常發生交接性或室性逸搏.當有隱匿性傳導和(或)意外傳導(空隙現象、韋金斯基現象和超常傳導)參與時,R-R間期可意外的不規則.僅當房室傳導比例恒定,且無逸搏發生,R-R間期才是規則的.若不同的房室傳導比例交替出現(例如2∶1與4∶1交替),則出現成對搏動或偽二聯律.此外,室性期前收縮也使心室節律不齊.
5.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分型可根據阻滯部位分為兩型:
(1)Ⅰ型:大多發生在房室結水平,少數在希氏束近端阻滯.
(2)Ⅱ型:均在希氏束遠端和束支部位阻滯.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預防
1.積極治療原發病,及時控制、消除原因和誘因是預防發生本病的關鍵.
2.熟悉傳導系統的解剖和心臟手術時嚴密的心電圖監測可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3.對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根據阻滯部位及心室率快慢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心室率較緩慢,心率<40次/min,且QRS波寬大畸形者,房室阻滯部位在希氏束以下,對藥物反應差,需安置人工心臟起搏器,以防心腦癥候群的發生.
4.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情志舒暢,勞逸有度,避外邪.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