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視眼
来源:74U閱讀網
外陰浸潤性鱗癌
外陰浸潤性鱗癌百科
外陰鱗狀細胞浸潤癌一般認為是由上皮內腫瘤(VIN)經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的進一步發展.根據病因不同,外陰鱗狀細胞癌可分為二種:一種較常見,為角化鱗狀上皮癌.另一種較少見,為HPV相關的疣性癌和基底細胞樣癌.
外陰浸潤性鱗癌
外陰浸潤性鱗癌病因
一、發病原因
外陰浸潤性鱗癌的病因仍未完全弄清,但已尋找出一些與病因相關的發病因素,如性傳播疾病、病毒感染、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外陰慢性皮膚疾病、吸煙等.
二、發病機制
外陰浸潤性鱗癌的病理:
1.大體 較早期類似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外陰可出現小的淺表、高起的硬潰瘍或小的硬結節等病灶,後期可呈現大片融合伴感染、壞死、出血的大病灶.多數癌灶周圍伴有白色病變或可能有糜爛和潰瘍.
2.鏡下 癌灶的最大徑2cm,浸潤深度1mm.外陰鱗狀細胞浸潤癌的組織學類型同早期浸潤性鱗癌.同樣,在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時應註意癌灶大小、數量、浸潤間質的深度、病理分級、有無淋巴管或血管的受犯和共存的其他外陰疾患等.
外陰浸潤性鱗癌
外陰浸潤性鱗癌癥狀
一、癥狀
1、癥狀長期頑固性外陰瘙癢為外陰鱗狀細胞浸潤癌患者的常見癥狀,病程一般較長.瘙癢以晚間為重.由於抓搔,局部常有潰瘍,伴外陰疼痛、分泌物增多,局部滲血等.隨病灶位置的不同也可出現其他癥狀,如腫瘤鄰近尿道或晚期病例腫瘤侵犯尿道可出現尿頻、尿痛、排尿燒灼感及排尿困難.
2、體征外陰浸潤性鱗癌多位於大陰唇,其次是小陰唇、陰蒂及後聯合.尤以右側大陰唇更為常見.早期為局部出現丘疹、結節或小潰瘍.晚期病灶常表現為潰瘍型、菜花樣或乳頭樣腫塊,表面可因破潰和繼發感染而有血性或膿性分泌物,有觸痛.常與外陰營養不良疾患共存.臨床型的外陰癌灶形態多變,大小不等,顏色可呈白色、灰色、粉紅色或暗紅色,表面既可幹燥和潔凈,也可有分泌物和壞死.癌灶既可為單發,也可為多發.單灶性癌可分為菜花型和潰瘍型.向外生長的菜花型多為分化好的病灶.潰瘍型癌灶呈浸潤生長,多發生於外陰後部,常侵犯巴氏腺、會陰體和坐骨直腸窩.多灶性癌占外陰癌的1/4左右.外陰多有色素增加,常合並有外陰營養不良疾患,病灶彌漫,少見明顯的小病灶.有時一側或雙側腹股溝可觸及增大、質硬、固定、無壓痛的淋巴結.但需註意,增大的淋巴結並非均為癌轉移,未觸及增大淋巴結也不能除外淋巴結轉移.起源於前庭大腺的鱗狀細胞癌,其表現往往為陰唇系帶附近的大陰唇有硬性水腫現象,但其表面皮膚可能尚好.
二、轉移途徑
(1)直接浸潤:癌灶逐漸增大可向尿道、會陰體和陰道蔓延;外陰後部癌灶趨向於侵犯陰道口和肛門.較晚期者可侵犯恥骨並延伸到肛門周圍或膀胱頸.
(2)淋巴轉移:淋巴道轉移是最常見最重要的轉移途徑,淋巴轉移率可達21%~59%.其轉移途徑主要由淋巴引流特點來決定.見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
(3)血行轉移:罕見.一般晚期患者才出現,可轉移至肺.
4、臨床分期原發性外陰鱗狀上皮癌的臨床分期標準很多,目前被廣泛采用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FIGO)1994年修訂的手術病理分期法,另一種是1997年國際抗癌協會(internationalunionagainstcancer,UICC)的TNM的分期法.此兩種分期法各有其優點,見表1.
外陰鱗狀細胞浸潤癌位於體表,根據病史、癥狀和體征,對臨床型的浸潤癌診斷並不困難.但即使是臨床上較典型的浸潤癌,也應在治療前先活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指導治療,並估計預後.
外陰浸潤性鱗癌
外陰浸潤性鱗癌檢查
一、檢查
1、分泌物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
2、細胞學檢查對可疑病灶行塗片細胞學檢查,常可見到癌細胞,由於外陰病灶常合並有感染,其陽性率僅50%左右.
1、影像學檢查為瞭在治療前準確定出臨床分期,以利於客觀地制訂治療方案,可行髂動脈旁、腹主動脈旁淋巴的B超、CT、磁共振和淋巴造影等檢查.
2、膀胱、直腸鏡檢查對一些較晚期的外陰癌,行膀胱鏡和直腸鏡檢查,以瞭解膀胱、直腸的情況是必要的.
3、病理活檢對一切外陰贅生物,包括菜花灶、潰瘍灶、結節灶、白色病灶等均需作活體組織學檢查.活檢時,無明顯病灶的廣泛糜爛灶,為避免取材不準而發生誤診,可采用陰道放大鏡和(或)用1%甲苯胺藍(toluidineblue,核染色劑)進行外陰染色,再用1%醋酸沖洗,定出可疑灶後,再行活檢.因炎癥和癌癥都可表現陽性結果,所以甲苯胺藍染色隻能用於選擇活檢部位.對有合並壞死的病灶取材應有足夠的深度,並應在壞死組織的邊緣取材,避免僅取壞死組織,影響檢查結果.
二、鑒別
外陰鱗狀細胞浸潤癌應當與如下疾病鑒別:
1、外陰濕疣本病常發生在年輕婦女,質較柔軟而無潰瘍的乳頭狀向外生長,有時為帶蒂的腫塊,可與其他性傳播性疾病病變並存.
2、外陰營養不良病灶皮膚病灶廣泛和變化多樣,既可有角化增厚、變硬,也可呈萎縮,既可有色素沉著,也可呈灰白色.外陰癢可反復發作.
3、其他外陰白癜風和外陰濕疹見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此外,應註意與外陰局部潰瘍和其他炎癥性疾病相鑒別.
外陰浸潤性鱗癌預防
一、預防
預防:定期體檢,早期防治可提高生存率,註意隨訪.
二、護理
1、流行病學:外陰鱗狀細胞浸潤癌(invasive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vulva)主要發生於絕經後的婦女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呈對數形式增加,診斷時的平均年齡國內為50歲國外60歲,但近20年來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Al-Ghamdi(2001)報道在外陰鱗狀細胞浸潤癌患者中,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約占5%其中最年輕者年僅17歲.2.預後:
外陰鱗癌的預後與癌灶的大小、浸潤深度、有無淋巴結轉移等密切相關.癌灶最大徑≤2cm,浸潤深度≤1mm,厚度≤5mm的癌,極少發生淋巴結轉移,預後佳.Ferenczy認為臨床能見到的癌包括那些最大徑2cm者,幾乎總是伴有間質浸潤,而且都已深度超過1mm.≤1mm的浸潤常常是檢查原位癌(VIN)時的偶然發現.另外,一般認為如果不把外陰癌全部切塊檢查和垂直切片,則很難正確地測量浸潤深度.影響預後的因素不隻限於癌的大小和浸潤深度或厚度,淋巴管血管瘤栓、癌的分化程度、生長方式(膨脹性或浸潤性)以及宿主的間質反應均有一定的影響,如2cm的癌如果分化差也可呈高度惡性表現.外陰鱗癌的存活率與診斷明確對病灶的范圍及治療的方法有直接關系.文獻報道女陰癌的總5年存活率為75%,Ⅰ期及Ⅱ期的糾正5年存活率為90%,如果淋巴結陰性,5年存活率為96%,若淋巴結陽性,5年存活率則降至66%.如果單側淋巴結隻有1個陽性,存活率為94%,2個陽性存活率隻有80%.
Wharton等曾報道若有3個以下的淋巴結轉移,5年存活率為68%,而且無1例盆腔深部淋巴結轉移.若患者有4個以上淋巴結轉移者,50%盆腔深部淋巴結可轉移.假如雙側腹股溝淋巴結均為陽性,26%盆腔深部淋巴結陽性.盆腔深部淋巴結轉移者預後差,5年存活率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