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骨肉瘤
来源:74U閱讀網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百科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是惡性淋巴瘤的一大類型,在我國惡性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所占的比例遠高於霍奇金病(HD).近年來很多國傢NHL的發病率有一定增高趨向.NHL的病理類型,臨床表現和治療上遠比HD復雜.從現有的資料看來,NHL是一組很不均一的疾病,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和治療都有差異,迄今,總的治愈率也低於HD.病程長短不一,從無明顯癥狀和早期可耐受到迅速死亡,在某些類型NHL,50%的患兒和約20%的成年患者出現白血病樣的變化.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因
遺傳學異常(20%):
通過細胞遺傳學研究發現,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存在染色體方面的異常,因而成為惡性淋巴瘤患病的高危群體.
免疫缺陷性疾病(30%):
嚴重臨床免疫缺陷的原發免疫缺陷性綜合征(PIDS),是人類發生惡性腫瘤的最高危險因素之一,而繼發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獲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同種器官移植和某些非腫瘤性疾病醫療所導致的免疫持續抑制狀態,造成瞭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發生明顯上升.
發病機制:
由於淋巴細胞的分化階段不同,因而在受侵的淋巴結或淋巴組織中可出現不同階段的瘤細胞,在同一病灶中,可有低分化的瘤細胞,也可有分化較為成熟的細胞,隨著病變的進展,惡性淋巴瘤的組織學類型可有轉變,如結節型可轉變為彌漫型.
增生的腫瘤組織可呈單一細胞成分,但由於原始多能幹細胞可向不同的方向分化,有時細胞成分可是兩種以上或多種多樣的.
近年來由於單克隆抗體和免疫組化的廣泛應用,已有可能辨別不同分化階段的T,B淋巴細胞.
發生於包膜下皮質胸腺細胞的腫瘤通常是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所有其他T細胞淋巴瘤都是來自比較成熟的T細胞,CD4陽性,其中包括成人T細胞淋巴瘤(ATL),蕈樣黴菌病,Sezary綜合征,多數所謂的周圍性T細胞淋巴瘤(國際工作分類中的彌漫大細胞,免疫母細胞和混合性淋巴瘤)及半數以上的T細胞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一些周圍T細胞淋巴瘤,近半數的T細胞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一些Tγ淋巴增生性疾病,CD8陽性.
B細胞淋巴瘤的特異性抗體較少,但有表面免疫球蛋白表達,最早期的B細胞表面有CD10,CD19的表達,細胞內有終端轉移酶並有重鍵基因的重組,以後細胞表達CD20,細胞漿內產生μ重鍵,K輕鍵基因的重組,λ輕鍵基因的重組及終端轉移酶脫失,這些代表發展中的前B細胞階段,細胞丟失CD10的表達以後即成為不成熟的B細胞,表面有IgM表達,以後細胞表面表達CD21受體(C3d)膜上產生IgD和IgM,所有B細胞的發展階段都是在抗原刺激下發生的,同時免疫球蛋白基因在接受抗原刺激後被啟動而分泌,此後,細胞丟失CD21,CD20和表面免疫球蛋白,獲得漿細胞的標記物PC-1和PC-2分泌免疫球蛋白,這是細胞濾泡中心B細胞的發展過程,發生惡性變後即成為淋巴細胞淋巴瘤.
濾泡中心B細胞的成熟和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啟動均受T輔助細胞調控,但也有一些不明的B淋巴細胞,套細胞區的B細胞似乎相對比較少受T細胞的影響,這些細胞CD5陽性,這是一全T細胞標記物,似乎也與免疫球蛋白無關.
多數急性淋巴細胞的白血病來源於前B細胞,Burkitt淋巴瘤及白血病來源於表面IgM陽性的不成熟B細胞,多數濾泡性和彌漫性B細胞淋巴瘤來自成熟的或活化的B細胞,巨球蛋白血癥(Waldenstrom綜合征)和多發性骨髓瘤則來自分化的終末階段,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表達CD5,彌漫性中等分化淋巴瘤表達CD5及CD10,可能說明這些是來自套細胞區而不是濾泡中心的B細胞.
有些淋巴瘤的免疫分型及臨床表現還很混亂,彌漫大細胞淋巴瘤可能最不均一,可來自B細胞,T細胞及組織細胞,所以,這些病人的預後不完全取決於臨床分期,成人T細胞淋巴瘤從免疫表型來說是來自成熟的T細胞,但臨床表現很兇險,像來自不成熟T細胞的淋巴母細胞淋巴瘤,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特別是不同基因在其中的作用.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癥狀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癥狀:
盜汗腹痛骨痛淋巴結腫大顱內壓增高消瘦
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臨床表現可歸納如下:
1.淺表淋巴結腫大或形成結節,腫塊:為最常見的首發臨床表現,約占全部病例的60%~70%,尤以頸淋巴結腫大最為常見(49.3%),其次為腋窩,腹股溝淋巴結(各占12.9%,12.7%),淋巴結腫塊大小不等,常不對稱,質實有彈性,多無壓痛,低度惡性淋巴瘤時,淋巴結腫大多為分散,無粘連,易活動的多個淋巴結,而侵襲性或高度侵襲性淋巴瘤,進展迅速者,淋巴結往往融合成團,有時與基底及皮膚粘連,並可能有局部軟組織浸潤,壓迫,水腫的表現.
2.體內深部淋巴結腫塊:可因其發生在不同的部位而引起相應的浸潤,壓迫,梗阻或組織破壞而致的相應癥狀,例如,縱隔,肺門淋巴結腫塊可致胸悶,胸痛,呼吸困難,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等臨床表現,腹腔內(腸系膜淋巴結,腹膜後淋巴結)腫塊,可致腹痛,腹塊,腸梗阻,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液等表現.
3.結外淋巴組織的增生和腫塊:也可因不同部位而引起相應癥狀,初診時單純表現為結外病灶而無表淺淋巴結腫大者約占21.9%,結外病灶以咽環為最常見,表現為腭扁桃體腫大或咽部腫塊,胃腸道黏膜下淋巴組織可受侵犯而引起腹痛,腹塊,胃腸道梗阻,出血,穿孔等表現,肝臟受淋巴瘤侵犯時可有腫大,黃疸,結外淋巴瘤還可侵犯眼眶致眼球突出,單側或雙側乳腺腫塊,並可侵犯骨髓,致貧血,骨痛,骨質破壞,甚至病理性骨折,顱內受侵犯時,可致頭痛,視力障礙等顱內壓增高癥狀,病變亦可壓迫末梢神經致神經癱瘓,例如面神經癱瘓,也可以侵入椎管內,引起脊髓壓迫癥而致截癱,有些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別是T細胞淋巴瘤,易有皮膚的浸潤,結節或腫瘤,蕈樣黴菌病及Sézary綜合征是特殊類型的皮膚T細胞淋巴瘤,還有一種類型的結外淋巴瘤,即鼻和鼻型NK/T細胞淋巴瘤,曾被稱為“中線壞死性肉芽腫",“血管中心性淋巴瘤",臨床上最常見的首發部位為鼻腔,其次腭部,鼻咽和扁桃體.
由於淋巴瘤可從淋巴結(淺表及深部)及各種不同器官的結外淋巴組織發生,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可侵犯各種不同組織器官,故其臨床表現可非常復雜而多樣化,不同組織類型的淋巴瘤也常有其臨床特點.
4.全身癥狀: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有全身癥狀,包括一般消耗性癥狀如貧血,消瘦,衰弱外,也可有特殊的“B"癥狀(同霍奇金淋巴瘤,包括發熱,盜汗及體重減輕),但一般來說,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全身癥狀不及霍奇金淋巴瘤多見,且多見於疾病的較晚期,實際上,在疾病晚期常見的發熱,盜汗及體重下降,有時不易區分究竟是本病的臨床表現,還是長期治療(化療,放療)的後果,或因晚期免疫功能受損而發生合並感染所致.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檢查
非霍奇金淋巴瘤檢查項目:
染色體血清乳酸脫氫酶免疫球蛋白輕鏈白細胞數PPD試驗腸鏡
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早期患者血象多正常,繼發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腫瘤累及骨髓可發生貧血,血小板減少及出血,約9%~16%的患者可出現白血病轉化,常見於彌漫型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濾泡型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及彌漫型大細胞淋巴瘤等.
2.生化檢查:可有血沉,血清乳酸脫氫酶,β2-微球蛋白及堿性磷酸酶升高,單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以上改變常可作為腫瘤負荷及病情檢測指標.
3.血沉:血沉在活動期增快,緩解期正常,為測定緩解期和活動期較為簡單的方法.
4.病理活檢:是診斷MHL及病理類型的主要依據,本病隻有通過被切除的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才能作出診斷.組織學上通常的診斷標準是正常淋巴結的結構受到破壞,以及包膜和鄰近的脂肪被典型的腫瘤細胞侵犯.
5.免疫學表型檢測:單克隆抗體免疫表型檢查可識別淋巴瘤細胞的細胞譜系及分化水平,用於診斷及分型常用的單克隆抗體標記物包括CD45(白細胞共同抗原)用於鑒定其白細胞來源;CDl9,CD20,CD22,CD45RA,CD5,CDl0,CD23,免疫球蛋白輕鏈κ及γ等用於鑒定B淋巴細胞表型;CD2,CD3,CD5,CD7,CD45RO,CD4,CD8等鑒定T淋巴細胞表型;CD30和CD56分別用於識別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及NK細胞淋巴瘤,CD34及TdT常見於淋巴母細胞淋巴瘤表型,免疫過氧化酶檢查:確定白細胞公共抗原(CD45)存在,而排除轉移性癌.本方法可在固定組織上使用來測定白細胞公共抗原.使用免疫過氧化酶方法也可在固定組織上對大多數表面標志進行檢查,然而基因重排和細胞遺傳學檢查必需新鮮組織.
6.遺傳學:9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非隨機性染色體核型異常,常見為染色體易位,部分缺失和擴增等,不同類型(entity)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有各自的細胞遺傳學特征,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發生於單一親本細胞的單克隆惡性增殖,瘤細胞的基因重排高度一致,IgH基因重排常作為B細胞淋巴瘤的基因標志,TCRγ或β基因重排常作為T細胞淋巴瘤的基因標志,陽性率均可達70%~80%,細胞遺傳學及基因標志可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診斷,分型及腫瘤微小病變的檢測.
7.骨髓象:早期正常,晚期浸潤骨髓時骨髓象可發生變化,如找到淋巴瘤細胞,此時可稱為淋巴瘤白血病.
.影像學檢查
1胸片正側位,腹盆腔CT掃描,胸部CT掃描,全消化道造影,MRI,腦,脊髓MRI.
2.B超胸,腹部B超,淋巴結B超.
3.骨掃描.
4.淋巴造影術.
5.胃腸鏡檢查.
非霍奇金淋巴瘤預防
適當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主要是針對可能導致惡性淋巴瘤的各種因素進行預防,目前認為正常免疫監視功能的喪失,免疫抑制劑的致瘤作用,潛在病毒的活躍和某些物理性(如放射線),化學性(如抗癲癇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物質的長期應用,均可能導致淋巴網狀組織的增生,最終出現惡性淋巴瘤,因此,註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避免藥物濫用,在有害環境中作業時註意個人防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