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型禿發
来源:74U閱讀網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百科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是由於α或β珠蛋白鏈氨基酸組成改變致使血紅蛋白分子結構不穩定,發生變性和沉淀,形成紅細胞內變性珠蛋白小體(Heinz小體),稱不穩定血紅蛋白.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α珠蛋白基因或β珠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相應珠蛋白鏈氨基酸成分改變,部分患者的突變基因繼承自父母,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另有部分患者無陽性傢族史,其基因突變可能是自發的體細胞性基因突變,至今所發現的病例均為雜合子,尚未發現純合子患者,偶見雙雜合子患者,這可能與本病少見有關,也可能與純合子難以生存有關.
(二)發病機制
珠蛋白鏈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對維持血紅蛋白的結構和功能起著決定性作用,珠蛋白鏈氨基酸的替代,插入或缺失可改變血紅蛋白的結構和功能,已知下述改變可導致不穩定血紅蛋白的產生:
①與血紅素結合的氨基酸被替代,使血紅素易脫失,如Hb Hammersmith;
②非極性氨基酸被極性氨基酸替代,改變瞭血紅蛋白構形,如Hb Bristol;
③氨基酸替代發生在α1鏈與β1鏈接觸處,使珠蛋白鏈間連接不穩,如Hb Philly;
④氨基酸替代發生在α螺旋第3位,使螺旋易折斷,如Hb Duaree;
⑤氨基酸替代發生在β和ε螺旋接觸處,影響瞭血紅素與珠蛋白鏈的結合,如Hb Sayannah;
⑥氨基酸的缺失或插入發生在α螺旋關鏈位置,使血紅素易自珠蛋白鏈上解離,如Hb Neteroi,上述各種改變可使血紅蛋白變為不穩定而發生沉淀,在紅細胞內形成變性珠蛋白小體,附著於紅細胞膜上,使膜的變形性降低,變為僵硬,最終在微循環中,尤其在脾臟內破壞.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癥狀
不穩定血紅蛋白有百餘種,不同的不穩定血紅蛋白所引起的臨床表現有很大差異,多數不穩定血紅蛋白患者由於骨髓紅系代償性增生而不出現貧血,或僅有輕度的溶血性貧血,但當發生感染或服用氧化劑類藥物時,不穩定血紅蛋白沉淀加劇,溶血性貧血加重,患者往往因此就醫而明確診斷,γ鏈異常患者在出生時可有溶血性貧血,而後γ鏈逐漸被正常β鏈取代,6個月後溶血性貧血逐漸消失,β鏈異常患者在出生時正常,而後γ鏈逐漸被異常β鏈取代,0.5~1歲後出現慢性溶血性貧血,少數不穩定血紅蛋白(如HbDuaree)的氧親和力高於正常,向組織釋放氧減少,故引起血紅蛋白濃度升高達正常血紅蛋白濃度上限或稍高於正常,除貧血外,患者還可有黃疸,脾大,若不穩定血紅蛋白被氧化形成高鐵血紅蛋白,則出現發紺.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檢查
1.外周血血紅蛋白正常或降低,紅細胞呈低色素性,大小不均,可見多染性,嗜堿性點彩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增多可不與貧血平行,特別當不穩定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增高時,可無貧血而網織紅細胞計數增多.
2.熱變性試驗,異丙醇試驗及乙酰苯肼試驗熱變性試驗易有假陽性,需作正常對照,異丙醇不僅使不穩定血紅蛋白沉淀,也可使HbF沉淀,應註意鑒別,用0.1%乙酰苯肼並在37℃溫育2~4h,可誘發變性珠蛋白小體形成,在切脾後患者的周圍血紅蛋白中易見到變性珠蛋白小體.
3.血紅蛋白電泳在鑒定不穩定血紅蛋白上作用有限,因為大多數不穩定血紅蛋白的泳動速度與正常血紅蛋白無異.
4.氧解離曲線檢查可發現不穩定血紅蛋白的氧親和力是否異常.
根據病情,臨床表現,癥狀,體征選擇做心電圖,B超,X線,生化等檢查.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預防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是由於血紅蛋白分子中珠蛋白基因突變使α或β鏈上的氨基酸發生替代或缺失而導致分子結構不穩定的Hb.目前已發現的不穩定血紅蛋白已超過130種,其中除極少幾種外,絕大多數發生輕重不同的溶血性貧血.β地中海貧血中的α鏈聚合體,α地中海貧血中的HbH(β4)和HbBart's(γ4),也是不穩定血紅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