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治療

應急措施:

高熱、驚厥、呼吸衰竭是本病發展的3個險關.目前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主,發現患者應盡早送醫院診治,在送院前或途中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持病人安靜、避免刺激,少量多次飲溫開水,綠豆湯等,以不發生嘔吐為準.能進食者易消化清淡流汗食為主.高熱者以鎮靜、降溫等.酌情使用藥物,中醫針灸治療.

一、普通型流腦的治療

1.抗菌治療

A)磺胺藥:首選藥.因為我國所流行的A群菌株大多對磺胺藥敏感.磺胺嘧啶的吸收、排泄均較緩慢,腦脊液中的藥物濃度約為血濃度的40%~80%.首次劑量為40~80mg/kg,分4次口服或靜脈註入.原藥在偏酸性的尿液中易極出結晶,可損傷腎小管而引起結晶尿、血尿、腰痛、少尿、尿閉,甚至尿毒癥.應用時給予等量碳酸氫鈉及足量水分(使成人每日尿量保持在1200ml以上).應用磺胺嘧啶後24~48小時後一般情況即有顯著進步,體溫下降,神志轉清,腦膜刺激征於2~3天內減輕而逐漸消失.若治療後48小時癥狀仍不減輕,體溫不降,則應考慮由耐藥菌引致的可能,需及時改換藥物.

註意:磺胺類藥物中的復方新諾明是常用的抗菌消炎藥,自1935年問世以來,以其抗菌譜廣、價格低廉等特點,在我國尤其是農村中普遍使用.磺胺類藥物抗菌譜較廣,對腦膜炎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肺炎桿菌、鼠疫桿菌等作用較強,對於泌尿、呼吸道、腸道的炎癥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有的傢長看孩子病瞭,就給孩子吃復方新諾明,殊不知,磺胺類藥物不宜給幼兒服用.

幼兒期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特別是肝、腎的酶系統功能均未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耐受性、解毒能力均不如成人.如果幼兒服用磺胺藥,常出現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拒乳等,妨礙B族維生素的吸收、合成,容易誘發口角炎等疾病.磺胺類藥物易損害肝臟和腎臟,出現肝功能異常,影響體內物質的代謝、合成.如果新生兒體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服用磺胺藥還易出現嚴重的溶血反應,危及生命.另外磺胺類藥物溶解度較小,易在酸性的尿液析出結晶,在腎小管和集合管中形成沉淀,引起尿少、血尿、腰痛、尿閉甚至尿毒癥.

B)青黴素及氯黴素:以下情況應采用青黴素G.

①單用磺胺藥後出現明顯血尿,或原有腎功能不全、嚴重失水、少尿、無尿者;

②單用磺胺藥後24~48小時病情未見好轉者;

③藥敏試驗示菌株對磺胺藥耐藥者.成人青黴素G用量為每日800萬~1200萬u,兒童每日為20萬u/kg;鞘內無需同用.如患者對青黴素類過敏,則可改用氯黴素,氯黴素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濃度為血清濃度的30%~50%.首劑為50mg/kg,繼而每日給予50~100mg/kg,成人每日最高量可達4g,分次靜滴或口服.應密切註意氯黴素對骨髓的抑制作用.

青黴素的其他不良反應還有:

(1)、過敏反應:青黴素過敏反應較常見,包括蕁麻疹等各類皮疹、白細胞減少、間質性腎炎、哮喘發作等和血清病型反應;過敏性休克偶見,一旦發生,必須就地搶救,予以保持氣道暢通、吸氧及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措施.

(2)、毒性反應:少見,但靜脈滴註大劑量本品或鞘內給藥時,可因腦脊液藥物濃度過高導致抽搐、肌肉陣攣、昏迷及嚴重精神癥狀等(青黴素腦病).此種反應多見於嬰兒、老年人和腎功能不全患者.3、赫氏反應和治療矛盾:用青黴素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疾病時可由於病原體死.

C)其他抗生素:氨芐青黴素亦可應用,劑量為每日150mg/kg,分次靜滴.本藥和氯黴素對腦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桿菌均有抗菌活性,適用於病原菌尚未明顯的嬰兒病例.

2.對癥治療

高熱時可用酒精擦浴,安乃近滴鼻或小劑量安乃近肌肉註射.頭痛可酌情用可待因、阿司匹林,或用高滲葡萄糖靜註.驚厥時可用副醛0.2ml/kg肌註,或用10%水合氯醛灌腸,成人每次20ml.鎮靜劑不宜過大,以免影響病情的觀察.

二、暴發型腦膜腦炎的治療

1.抗生素:同暴發型敗血癥型.

2.脫水劑的應用:以甘露醇為主,每次1~2g/kg(20%).根據情況每4~6或8小時靜脈快速滴註或推註一次,宜至呼吸、血壓恢復正常、瞳孔等大及其他顱內高壓癥狀好轉為止.脫水時應適當補充液體、鉀鹽等,以保持輕度脫水狀態為宜.甘露醇可與速尿40~100mg合用,亦可與50%葡萄糖交替使用,每次40~60ml.

3.呼吸衰竭的處理:須加強脫水治療,給予吸氧、吸痰、頭部降溫以防治腦水腫、防止腦疝及呼吸衰竭的發生.如已發生,可給予山梗菜堿、尼可剎米、回蘇靈、利他林等呼吸中樞興奮劑,大劑量山莨菪堿(每次2~3mg/kg)靜註可改善微循環,減輕腦水腫,激素也有降低顱內壓的作用,療程不超過3天.高熱和頻繁驚厥者可用亞冬眠療法.呼吸停止時應立即作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間歇正壓呼吸.

三、暴發型腦膜炎球菌敗血癥的治療

1.抗菌治療:以青黴素G為主,每日劑量為20萬~40萬u/kg,成人每日2000萬u,分次靜滴.

2.抗體克治療首先應擴充血容量及糾正酸中毒.之後如休克仍未糾正,可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凡病人面色蒼灰,皮膚呈花斑及眼底動脈痙攣者,應選用血管擴張藥物,首選副作用較小的山莨菪堿(654-2),因其有抗交感胺,直接舒張血管的作用;此外,尚有穩定神經細胞膜、解除支氣管痙攣、減少支氣管分泌等作用,而極少引起中樞興奮.山莨菪堿的每次劑量為0.3~0.5mg/kg,重癥患兒可增至1~2mg/kg,靜脈註射,每10~20分鐘1次.如無山莨菪堿,也可用阿托品代替(劑量每次0.03~0.05mg/kg),一般經數次註射後,如面色紅潤、微循環改善、尿量增多、血壓回升,即可延長給時間,減少劑量並逐漸停用.如應用山莨菪堿或阿托品5~10次無效,可改用異丙腎上腺素、間羥胺與多巴胺聯合或芐胺唑啉與去甲腎上腺素聯合.

3.強心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

4.抗DIC的治療: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以凝血障礙為特征的多種疾病的中間病理過程;因某種因素的影響,引起微循環內廣泛性微血栓形成,並由此發生循環功能和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消耗性凝血,繼發纖維蛋白溶解、溶血、滲血、出血及組織壞死等,故又稱為消耗性凝血綜合征.若休克經綜合治療後不見好轉,出血點即使未見增加,也應考慮有DIC存在,應作有關凝血及纖溶的檢查,並開始肝素治療.若皮膚瘀點不斷增多,且有融合成瘀斑的趨勢,不論有無休克,均可應用肝素.首次劑量為1.5mg/kg,靜脈推註或置於100ml溶液內緩慢靜滴,以後每4~6小時靜滴1mg/kg一次.療程不宜過長,病情好轉後即可停藥,一般療程為1~2日.使用肝素時應作試管法凝血時間測定,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左右(15~30分鐘).治療中若出現嚴重出血,應立即靜註硫酸魚精蛋白,後者1mg可中和1mg(125u)肝素.

重癥休克時纖維蛋白溶酶增多,使血管內纖維蛋白溶解而加重出血,故處理大片出血的患者,可於肝素化後給予6-氨基已酸,劑量為4~6g,置於100ml葡萄糖溶液中靜滴,於30分鐘內滴完.

腦膜炎球菌腦膜炎自采用磺胺及青黴素等抗菌藥物治療以來,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暴發型患者及年齡在1歲以內嬰兒,預後仍較差.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飲食

清淡有營養、流質的食物,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並發癥

(1)並發癥包括繼發感染,繼發感染以肺炎最為常見,尤多見於老年和嬰幼兒.其他有褥瘡、角膜潰瘍、尿道感染.

(2)在敗血癥散播散至其他臟器而造成的化膿性病變:化膿性遷徙性病變有全眼炎、中耳炎、化膿性關節炎(常為單關節炎)、肺炎、膿胸、心內膜炎、心肌炎、睪丸炎、附睪炎.

(3)腦膜炎對腦及其周圍組織造成的損害:腦及周圍組織因炎癥或粘連而引起的損害中有動眼肌麻痹、視神經炎、聽神經及面神經損害、肢體運動障礙、失語、大腦功能不全、癲癇、腦膿腫等.在慢性病人,尤其是嬰幼兒,因腦室間孔或蛛網膜下腔粘連以及腦膜間的橋靜脈發生栓塞性靜脈炎,可分別發生腦積水或硬膜下積液.

(4)變態反應性疾病:在病程後期可出現血管炎、關節炎及心包炎等.

後遺癥可由任何並發癥引起,其中常見者為耳聾(小兒發展為聾啞)、失明、動眼神經麻痹、癱瘓、智力或性情改變、精神異常和腦積水.

隱婚男女  園林  王加  華貴  吳德陽  李叔同  隱藏空間  洪崖洞  耕戰  上香  情探  明銳  麥潔文  羅村醫  田傢  曝衣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