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鎖骨骨折
来源:74U閱讀網
肝包蟲病
肝包蟲病百科
本病是牧區常見的寄生蟲病,絕大多數因誤食犬絳蟲卵,在胃、十二指腸內孵化成六鉤蚴後,經門靜脈至肝臟發育成包蟲囊腫.少數系由泡狀棘球絳蟲的蚴蟲所引起的泡狀棘球蚴病.肝包蟲侵犯右葉最多,左葉和左、右兩葉者均較少.臨床分兩種類型:①單房性包蟲病(包蟲囊腫或囊性包蟲病),是有包膜的囊狀體,生長緩慢,囊的內壁(生發層)向腔內長出子囊,子囊內壁長出頭節.②泡性包蟲病.在肝內形成灰白色質硬的小囊泡,不含囊液而含豆渣樣物質.
肝包蟲病
肝包蟲病病因
犬絳蟲是最主要的終宿主為狗,中間宿主主要為羊、牛、豬、馬,人也可為中間宿主.犬絳蟲寄生在狗的小腸內,隨糞便排出的蟲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蟲卵污染的食物後,即被感染.蟲卵經腸內消化液作用,蚴脫殼而出,穿過腸粘膜,進入門靜脈系統,大部分被阻留於肝臟內(約75%),少數可通過肝臟隨血流而到肺及散佈到全身各處.
蚴在體內經3周,便發育為包蟲囊.
棘球蚴在肝內寄生時,首先發育成小囊腫,初時不含頭節,隨著囊腫不斷增大,它的周圍由中間宿主組織形成一個纖維性包膜,這亦即外囊;囊腫本身的壁即稱為內囊;內囊又發育成為內外二層,外層為白色半透明膜即角質層,內層為生發層,即棘球蚴的本身,它可產生生發囊、頭節、子囊,子囊又可產生子囊.囊內含弱鹼性透明囊液,少量蛋白,無機鹽和大量頭節、子囊.包蟲囊腫在肝內多為單發性;其部位又以肝右葉最多見.泡狀棘球蚴在肝內寄生不形成囊腫,表現為灰白色硬結,逐漸長大向周圍浸潤,易誤診為肝癌.
肝包蟲病
肝包蟲病癥狀
1.臨床表現①囊性包蟲病.有牧區生活史或有與犬密切接觸史.早期一般無癥狀,爾後右上腹逐漸發現生長緩慢的腫塊,有飽脹感,肝區不適、隱痛.肝臟腫大,觸之囊性感,囊腫壓迫膽總管時可有黃疸,壓迫門靜脈或腔靜脈則可出現腹水,下肢浮腫.胃腸道受壓可表現有消化不良等癥狀.囊腫破入腹腔則產生劇烈腹痛和過敏性休克.並發支氣管瘺時,痰中帶粉皮樣物.②泡性包蟲病.生長較快,肝區可有刺痛、脹痛,甚至劇痛.肝臟明顯腫大,肝區觸及較硬的腫塊,表面不平.晚期常伴有消瘦、黃疸、腹水、發熱等.
2.包蟲囊液皮內試驗(卡松尼試驗)
為特異性免疫反應.其方法是將無感染的包蟲囊液濾去頭節,高壓滅菌後作為原液.一般用1∶1000、1∶100、1∶10的等滲鹽水稀釋液0.1ml,由低濃度開始,在前臂屈側作皮內試驗.15分鐘後觀察結果,局部出現紅色丘疹,紅暈直徑>1cm為陽性.若陽性反應在6~24小時後出現,則為延遲反應,仍有診斷價值.本試驗陽性率為75%~95%,但有假陽性.
3.補體結合試驗
陽性率可達70%~80%.
4.血化驗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5.B型超聲檢查
肝區可見液性暗區,並可確定囊腫的部位、大小.對肝泡狀棘球蚴病需結合病史及卡松尼試驗進行診斷.
6.肝核素掃描
直徑>2~3cm者,肝內可顯示占位性病變.
7.X線檢查
肝影增大,橫膈右側升高或隆起.肝區可顯示陰影或有鈣化影,肝前下方囊腫可顯示胃腸道受壓征象.
8.CT、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有助於鑒別診斷.
肝包蟲病
肝包蟲病檢查
1.流行病史患者有流行區居住史並有和狗密切接觸史.
2.臨床表現主要為右上腹無痛性、緩起的腫塊.
3.體格檢查早期體格檢查時大多病員全身情況良好;少數巨大囊腫病人可有慢性消耗性表現如貧血,消瘦乃至惡病質.腹部檢查可見右季肋部隆起並向助下緣突出,並可能觸及邊緣整齊,界限清楚,表面光滑隨呼吸上下活動的半球形成包塊.由於囊液的張力較大,觸診時包塊硬韌,壓有彈性,叩有震顫即“包蟲囊震顫"是特征性表現.囊腫多在肝右葉,常致左半肝有代償性增大.
4.輔助檢查
1)X線檢查:肝頂部囊腫可見到橫膈升高,動度受限,亦可有局限性隆起,肝影增大.有時可顯示圓形,密度均勻,邊緣整齊的陰影,或有孤形囊壁鈣化影.
2)包蟲皮內試驗(casoni):為肝包蟲的特異性試驗,陽性率達90~95%,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3)超聲波檢查:能顯示囊腫的大小和所在的部位、有時可發現子囊的反射波.
4)同位素肝掃描:可顯示輪廓清晰的占位性病變.
肝包蟲病預防
1.在畜牧區廣泛開展有關包蟲病知識的宣傳;
2.消滅野犬,加強傢犬的管理,兒童勿玩耍狗;
3.防止犬糞污染草場,飼料,水源,預防羊群染病,加強宰殺管理,病死的羊屍應深埋或焚毀;
4.註意個人衛生;
5.保護水源,搞好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