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華支睪吸蟲病治療
西醫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內科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原體的治療,對華支睪吸蟲病的治療,以往較為困難,20世紀70年代初采用血防846(六氯對二甲苯)治療,雖然效果滿意,但副作用大,容易引起溶血,中毒性肝炎,精神異常,重癥肌無力等,現已少用,1977年吡喹酮研制成功,1979年治療血吸蟲病,20世紀80年代開始用於治療華支睪吸蟲病,效果滿意,治療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吡喹酮(Praziquantel):廣譜抗蠕蟲藥物,具有療效好,療程短,副作用輕而短暫,毒性低,在體內吸收,排泄快等優點,為目前治療華支睪吸蟲病的首選藥物,吡喹酮的殺蟲作用主要是對蟲體皮層和腸管的雙重損害,導致蟲體代謝,吸收功能障礙,直至死亡.
目前認為,無論感染輕重,20~25mg/kg,3次/d,連服2天,總劑量120~150mg/kg,療效滿意,蟲卵轉陰率達90%以上,主要副作用為消化道和神經系統反應,劑量越大,副作用發生率也越高,對有心,肝,腎功能損害及有精神病史者,應酌情減量,哺乳期服用期間及停藥後72h內不宜喂乳.
(2)左旋吡喹酮(Levopraziquantel):吡喹酮為左旋和右旋吡喹酮各半組成的消旋化合物,研究認為對病蟲的殺滅作用主要是左旋吡喹酮,右旋吡喹酮作用不大,本藥具有高效,低毒,劑量小的優點,作用優於吡喹酮,劑量為12.5mg/kg,3次/d,連服2天,蟲卵轉陰率達92%.
(3)阿苯達唑(阿苯唑)(Albendazole):廣譜驅蟲藥,可選擇性與不可逆性抑制蟲體攝取葡萄糖,使蟲體內糖原耗竭而逐漸死亡,近年來研究認為本藥對華支睪吸蟲病的治療效果良好,副作用少,費用低,對流行區居民因單種或多種其他腸道寄生蟲感染,為最佳首選藥,但2歲以下兒童慎用,劑量為10mg/kg,2次/d口服,連服7天,治愈率達100%.
(4)左旋咪唑(驅蟲糖):1993年廣東省寄生蟲病研究所研制的廣譜驅蟲藥,采用阿苯噠唑與白砂糖,奶粉,牛油,麥芽糊精等制成,每粒糖含藥量200mg,本藥口感好,服用方便,嚼碎口服,當糖果吃,深受少年兒童以及其他群眾歡迎,適合群眾性防治寄生蟲病,劑量為每次1粒,2次/d,連服7天,有效率91%.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飲食
擇營養價值高的植物或動物蛋白,如牛奶、蛋類、魚類、瘦肉、各種豆制品等.各種新鮮蔬菜、瓜果富含維生素,營養價值高.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並發癥
1.華支睪吸蟲伴慢性或急性膽囊炎蟲體本身,膽管上皮的損害,容易引起膽道梗阻及細菌感染,在廣東珠江三角洲流行區內因膽道疾患住院治療者合並華支睪吸蟲感染率達75%,臨床表現為腹痛,膽囊腫大,寒戰,發熱,大量蟲體引起梗阻性黃疸.
2.膽道結石華支睪吸蟲引起的結石多為肝內膽管多發性色素結石,這與蟲體多寄生在中小膽管有關,國內一組報告2214例華支睪吸蟲病例中,93例膽結石,占4.20%,對照組結石僅0.31%.
3.膽管炎性狹窄肝吸蟲寄生的膽管發生腺瘤樣或息肉狀增生,反復發作的膽管炎,膽管壁纖維增厚,導致膽管狹窄梗阻,這種狹窄多見於中等大小的肝內膽管,在對吸蟲引起的膽道梗阻行ERCP檢查時,發現乳頭插管均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良性乳頭括約肌狹窄57.2%(8/14例),說明吸蟲可以引起膽道遠端狹窄.
4.膽管癌華支睪吸蟲感染後膽管癌發生率明顯高於無感染者,其特點是:①腫瘤包繞的膽管內或與腫瘤相連的膽管內,常可發現華支睪吸蟲成蟲或蟲卵;②組織學檢查見膽管周圍纖維化,膽管上皮黏液分泌增多,呈腺瘤樣增生,一組45例確診感染者,發現5例膽管癌,1例十二指腸乳頭癌,在香港膽管癌的發生也與吸蟲感染有密切關系.
5.胰腺炎成蟲阻塞胰管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