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菌病
来源:74U閱讀網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百科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leftanteriorhemiblock,LAH)又稱左前半阻滯.左前分支是左束支較細長的分支,在室間隔的位置表淺,易發生缺血性損傷.左前分支是左束支較細長的分支,在室間隔的位置表淺,易發生缺血性損傷,最常見於冠心病,約占75%.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病因
缺血性損傷(50%):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左前分支是左束支較細長的分支,在室間隔的位置表淺,易發生缺血性損傷,最常見於冠心病,約占75%,在一組353例生前有顯著電軸左偏的屍檢材料中發現冠心病者占85%,有人認為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出現左前分支阻滯,應考慮有冠心病的可能,應追蹤,有的在1~2年內出現冠心病診斷指征.
它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見的單分支阻滯,多發生於前壁或前間壁心肌梗死,在前壁梗死時的發生率為24.2%,下壁梗死為16.5%,發生機制除本身缺血性損傷外,可能是梗死周圍功能性阻滯或浦肯野纖維與心肌連接處遠端的心室壁內傳導延遲,或因希氏束存在縱向分離,引起室壁激動的異常圖形而產生非解剖病變的左前分支阻滯.
此外,左前分支尚有一部分是接受來自右冠狀動脈或左冠狀動脈回旋支的房室結分支的血液供應,所以左前分支阻滯不一定是冠狀動脈前降支堵塞或梗死病變廣泛的標志.
器質性心臟病(30%):
另外還可見於高血壓病,心肌病,心肌炎,主動脈瓣病變(主動脈瓣狹窄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淀粉樣變性,心臟手術,硬皮病,甲狀腺功能亢進,一氧化碳中毒,高鉀血癥或低鉀血癥,大劑量應用利多卡因等,據報告35歲以上人群中的左前分支阻滯隨年齡增加而增加,66%~78%的左前分支患者有器質性心臟病;35歲以下的男性左前分支阻滯者中86%無心臟病.
發病機制:
左前分支是左束支較細長的分支,在室間隔的位置表淺,易發生缺血性損傷,在急性梗死時,梗死周圍功能性阻滯或浦肯野纖維與心肌連接處遠端的心室壁內傳導延遲,或因希氏束存在縱向分離,引起室壁激動的異常圖形而產生非解剖病變的左前分支阻滯,此外,左前分支尚有一部分是接受來自右冠狀動脈或左冠狀動脈回旋支的房室結分支的血液供應,所以左前分支阻滯不一定是冠狀動脈前降支堵塞或梗死病變廣泛的標志.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癥狀
左前分支阻滯男,女發病比約為4∶1,男性較多見,發病年齡為15~88歲,男性發病年齡平均為61.41歲,女性為59.83歲,左前分支阻滯本身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如有則多為原發病的癥狀及體征.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檢查
心電圖特點:
1.QRS電軸左偏達-45°~-90°.
2.ⅠavL導聯呈qR型,但q波不超過0.02s,R波較高,RaVL>RⅠ、aVR通常Ⅰ導聯無S波Ⅱ、Ⅲ、aVF導聯呈rS型,S波較深,SⅢ>SⅡ.
3.QRS時間正常或稍延長,多在0.10~0.11s.
4.aVL導聯的室壁激動時間(R波峰時間)≥45ms.
5.胸前導聯QRS波群無明顯改變.
基本符合以上標準,但電軸左偏僅-30°~-44°,則診斷為可能是左前分支阻滯或不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滯.
左前分支傳導阻滯預防
1.積極治療病因,如針對冠狀動脈疾患、高血壓、肺心病、心肌炎等進行治療,可防止室內阻滯的發生和發展.
2.適當勞逸,飲食有節,按時起居,適當參加體育鍛煉.運動除瞭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並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遊泳都是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