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淋巴樣息肉
来源:74U閱讀網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百科
原發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liver)是指由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發生的癌腫.臨床上以肝細胞肝癌最多見.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病因
病毒性肝炎(30%):
研究發現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關系密切,是肝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①肝癌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標志物高達90%以上;②肝癌高發區HBsAg陽性者發生肝癌機會比陰性者高6~50倍;③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我國肝癌病人中單純整合型HBV-DNA占51.5%;④HBV的X基因可改變HBV感染的肝細胞的基因表達與癌變可能有關,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細胞損害繼而發生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從而對致癌物質敏感,在多病因參與和多階段的發病過程中可能有多種基因發生改變,即一群原癌基因被激活為癌基因,以及1個或多個抗癌基因失活,引起細胞生長失控,持續增殖,導致癌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癌也有一定關系.
黃曲黴病毒(15%):
動物實驗證明,被黃曲黴菌污染的玉米和花生都能致肝癌,這是由於黃曲黴素的產物黃曲黴毒素B1有強烈的致癌作用,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糧食受黃曲黴毒素B1污染嚴重的地區,肝癌發病率也較高,提示黃曲黴毒素可能是某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
肝硬化 (25%):
原發性肝癌合並肝硬化者約50%,病理檢查發現,肝癌合並肝硬化多為乙型病毒性肝炎後的大結節性肝硬化.
飲用水污染 (10%):
肝癌高發區啟東報道,飲溝塘水者肝癌發病率明顯高於飲用井水者,調查發現池塘中生長的藍綠藻是強致癌植物,肝癌發生與此有關.
遺傳因素(10%):
在肝癌高發區,有時出現傢族聚集現象,尤以共同生活並有血緣關系者的肝癌患病率高,可能與肝炎病毒垂直傳播有關.
其他 (5%):
微量元素,中華分枝睪血吸蟲,酒精等,在肝癌高發區發現水,土壤,糧食,人頭發及血液中含銅,鋅較高,鉬較低,中華分枝睪血吸蟲可刺激膽管上皮增生而產生膽管細胞癌.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癥狀
原發性肝癌起病隱匿,早期缺乏典型癥狀,多在肝病隨訪中或體檢普查中應用AFP及B型超聲檢查偶然發現肝癌,此時病人既無癥狀,體格檢查亦缺乏腫瘤本身的體征,此期稱之為亞臨床肝癌,一旦出現癥狀而來就診者其病程大多已進入中晚期,中晚期肝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有:上腹巨塊或多結節腫塊,肝區疼痛,食欲減退,體重減輕和乏力等.
(1)肝區疼痛:最常見,多呈持續性腫痛或鈍痛,肝痛是由於腫瘤增長快速,肝包膜被牽拉所引起,如病變侵犯膈,痛可牽涉右肩,向右後生長的腫瘤可致右腰疼痛,如腫瘤生長緩慢,則可完全無痛或僅有輕微鈍痛,當肝表面的癌結節破裂,壞死的癌組織及血液流入腹腔時,可突然引起劇痛,從肝區開始迅速蔓延至全腹,產生急腹癥的表現,如出血量大,則引起昏厥和休克,腹膜有癌腫轉移時,也可出現腹膜刺激征,但疼痛較緩和.
(2)消化道癥狀:表現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和腹瀉,腹脹或便秘,以食欲減退和腹脹常見,缺乏特異性,慢性肝病患者的消化道癥狀進行性加重而難以緩解者,應高度懷疑肝癌可能性,需進一步檢查.
(3)全身癥狀:表現為乏力,消瘦,全身衰竭,晚期病人可呈惡病質狀.
(4)發熱:一般為低熱,偶達39℃以上,發熱與癌腫壞死產物吸收有關,癌腫壓迫或侵犯膽管可並發膽道感染而致發熱.
(5)轉移灶癥狀:腫瘤轉移之處有相應癥狀,有時成為發現肝瘤的初現癥狀,如轉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轉移至胸膜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動脈或分支可引起肺梗死,表現為突然發生嚴重呼吸困難和胸痛,轉移至骨可表現為骨痛,最常累及椎骨,肋骨,四肢長骨(尤其是股骨),顱骨和鎖骨,可引起病理性骨折,椎骨的轉移尤為嚴重,可引起偏癱或神經根受壓,當癌栓阻塞下腔靜脈,可出現下肢水腫,阻塞肝靜脈可引起Budd-chiari綜合征,表現為張力性腹水,肝臟彌漫性腫大和觸痛,顱內轉移可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6)原發性肝癌的特殊臨床表現:癌腫本身代謝異常或癌組織對機體發生各種影響引起的內分泌或代謝方面的癥候群稱之為伴癌綜合征,有時可先於肝癌本身的癥狀出現.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檢查
腫瘤標記物的檢測:腫瘤標記物是癌細胞產生和釋放的某種物質,常以抗原,酶,激素,代謝產物的形式存在於腫瘤細胞內或宿主體液中,根據其生化或免疫特性可以識別或診斷腫瘤.
1.甲胎蛋白(AFP)是診斷肝癌的主要指標和特異性最強的標記物,AFP是胎兒時期肝臟合成的一種胚胎蛋白,由胎兒肝細胞,卵黃囊細胞內粗面內質網核糖顆粒所合成,胚胎早期(約14周)即合成,20周達高峰,其後急劇下降,出生後1~2周消失或僅存微量<20?g/L,常規方法測不出,在成人,如果血清中出現高濃度的AFP,提示肝細胞性肝癌或生殖腺胚胎瘤,在兒童則提示肝母細胞瘤或肝細胞肝癌,少數胃,胰,膽管,結直腸癌AFP也可升高,但其絕對值不如肝癌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有AFP的分子變異體,因此,血清AFP檢測結果必須結合臨床與B超,CT等檢查才有診斷意義.
AFP是目前肝癌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的腫瘤標志物,現已廣泛用於肝細胞癌的普查,診斷,判斷治療效果,預測復發,普查陽性發現可早於癥狀出現8~11個月,目前多用放射免疫法(RIA)或AFP單克隆抗體酶免疫(EIA)快速測定法檢測,兩者方法靈敏,準確,便捷,適於普查.
臨床上通過AFP檢查診斷肝細胞癌的標準為:
①AFP大於500?g/L,持續4周;
②AFP由低濃度逐漸升高不降;
③AFP在200?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續8周,同時需排除可致AFP升高的其他疾病,如妊娠和生殖胚胎瘤,結合定位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預防
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
①40歲以上HBsAg陽性;
②有肝炎或肝硬化史;
③肝癌傢族史,>30歲者,對肝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追蹤觀察,可發現不少早期肝癌病人,亞臨床期(或小肝癌)肝癌的發現途徑有:
①普通人群中進行AFP(或B超)普查;
②高危人群的追蹤,定期用AFP(或B超)檢測;
③病人偶有不適而檢查發現;
④進行其他檢查或手術(如脾切除)偶爾發現.
積極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註意食物,飲水衛生,保存好糧食,預防黴變,保護水源,防止污染是目前應采取的措施,應用病毒性肝炎疫苗(乙型或丙型)預防肝炎,對原發性肝癌的預防也起一定作用,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在腫瘤學上被稱之為“二級預防",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應用甲胎蛋白進行肝癌普查以來,原發性肝癌的診斷進入瞭亞臨床水平,早期肝癌發現比例不斷增高,5年生存率也明顯提高,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高危人群普查的檢出率是自然人群檢出率的34.3倍,其中1/3是早期肝癌,以高敏感的甲胎蛋白檢測方法,每年行1~2次超聲檢查是發現早期肝癌的基本方法,二者聯合檢出率可達97.9%,須強調的是對早期發現的小肝癌應盡可能積極地采取手術切除的辦法以期達到根治的目的,小肝癌根治切除後5年生存率達70%左右,而非手術治療多在2年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