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小視的幾種瘦腿食物
来源:74U閱讀網
溫膽湯常用名: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溫膽湯簡介:溫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為祛痰劑。具有理氣化痰,和胃利膽之功效。主治膽鬱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臨床上用於治療神經官能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支氣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綜合征、癲癇等屬膽鬱痰擾者。
溫膽湯歌訣
溫膽夏茹枳陳助,佐以茯草薑棗煮;理氣化痰利膽胃,膽鬱痰擾諸證除。
溫膽湯組成
半夏(湯洗七次)、竹茹、枳實(麩炒,去瓤)(各60g),陳皮(90g),甘草(炙)(30g),茯苓(45g)。
溫膽湯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加生薑5片,大棗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2、古代用法:上銼為散。每服(12g),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溫膽湯功用
理氣化痰,和胃利膽。溫膽湯主治
膽鬱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溫膽湯方義
本方證多因素體膽氣不足,復由情志不遂,膽失疏泄,氣鬱生痰,痰濁內擾,膽胃不和所致。膽為清凈之府,性喜寧謐而惡煩擾。若膽為邪擾,失其寧謐,則膽怯易驚、心煩不眠、夜多異夢、驚悸不安;膽胃不和,胃失和降,則嘔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竅,則可發為眩暈,甚至癲癇。治宜理氣化痰,和胃利膽。方中半夏辛溫,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為君藥。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半夏與竹茹相伍,一溫一涼,化痰和胃,止嘔除煩之功備;陳皮辛苦溫,理氣行滯,燥濕化痰;枳實辛苦微寒,降氣導滯,消痰除痞。陳皮與枳實相合,亦為一溫一涼,而理氣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薑、大棗調和脾胃,且生薑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溫膽湯配伍特點
綜合全方,半夏、陳皮、生薑偏溫,竹茹、枳實偏涼,溫涼兼進,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氣化痰以和胃,胃氣和降則膽鬱得舒,痰濁得去則膽無邪擾,如是則復其寧謐,諸癥自愈。溫膽湯運用
1、本方為治療膽鬱痰擾所致不眠、驚悸、嘔吐以及眩暈、癲癇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煩不寐,眩悸嘔惡,苔白膩,脈弦滑為辨證要點。
2、本方常用於神經官能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支氣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綜合征、癲癇等屬膽鬱痰擾者。
溫膽湯加減化裁
若心熱煩甚者,加黃連、山梔、豆豉以清熱除煩;失眠者,加琥珀粉、遠志以寧心安神;驚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蠣、生龍齒以重鎮定驚;嘔吐呃逆者,酌加蘇葉或梗、枇杷葉、旋覆花以降逆止嘔;眩暈,可加天麻、鉤藤以平肝熄風;癲癇抽搐,可加膽星、鉤藤、全蠍以熄風止痙。溫膽湯化裁方之間的鑒別
十味溫膽湯即由本方減去竹茹,加入益氣養血,寧心安神的人參、熟地、五味子、酸棗仁、遠志而成,適用於心膽虛怯,痰濁內擾,神志不寧諸癥。
溫膽湯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9:“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此藥主之。又治驚悸。”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10:“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或異象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2.方論選錄
汪昂《醫方集解·和解之劑》:“此足少陽、陽明藥也。橘、半、生薑之辛溫,以之導痰止嘔,即以之溫膽;枳實破滯;茯苓滲濕;甘草和中;竹茹開胃土之鬱,清肺金之燥,涼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則不寒不燥而膽常溫矣。”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